首先清点现在手头的装备,a7R 一台、NEX5N 一台、FE35 一枚、FE55 一枚、VM75 一枚、VM15 一枚、还有一些老 NEX 镜头和老胶片机拆下的头。其中这次调整主要会涉及到的是 a7R、两枚 FE,两枚 VM。VM15反正不值几个钱的东西,只会作为收其他镜头时的焦段考虑,不会再费时费力去出,可能会出的就一机三镜。
而这次调整最重要的核心是机身,根据机身的调整结果相应地调整镜头。机身的调整模式如下:
- 如 a5(目前的信息为无 EVF 的旁轴风格的全画幅微单,体型会比 a7 系列小得多)发布,只要 a5 有全电子快门,则无论其 CMOS 是多少像素,都出 a7R 入 a5。
- 如 a5 无全电子快门,则根据其 CMOS 实际性能与其体积、重量做平衡比较,如果在体积重量上有很大优势而且 CMOS 不算差,则出 a7R 入 a5;否则考虑 a7S。
-
如 a5 不存在或不满足上述条件,则看 a7R 此次固件更新是否会包含全电子快门或至少电子前帘快门(因 a7R 的 CMOS 像素数较高带宽不足,a7R 原本设计并不包含电子快门,但在 a7R 快门震动问题曝出后,Sony 有研究过在 a7R 上启用电子前帘快门或其他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一般认为 a7S 的全电子快门就是研究内容之一)。如均不包含,则出 a7R 入 a7S,否则看固件更新的其他内容与数枚新广角镜头(Loxia 35 / VM35F1.7 / ZM35F1.4)的表现而定。
接下来是镜头方面。
首当其冲 FE55,这个镜头唯一的长处是足足 32MP 的分辨率,所以搭配 30MP 以下像素的机身会很没意义。如果出 a7R 入 a7S,或入 a5 且 a5 不是采用类似 a7R 的 36MP CMOS,则 FE55 也一定会同时出。50mm 段的其他候选包括 Loxia 50,这个要等月底上市后去 Sony Store 试用一下看看效果;包括; VM50/1.5A,这个之前被我出掉换了 FE55 的镜头有着我迄今为止用过的镜头里我最喜欢的成像风格(《VM50/1.5A 选集》),不得不考虑一下吃后悔药这个选项;还包括我一直想要的 VM40。
然后是小广角段。FE35 卖不出几个钱,除非有朋友想要,不然我估计会留下,毕竟手头留一个自动头也还是能有点用的,尤其是 FE35 的体积重量都还不错。但不表示 FE35 会成为挂机头。
另外如果我以 VM40 代替 FE55,则 35mm 会成为鸡肋,可能会跳过 35mm。这种情况下我很有可能会购买新发布的 FE28,而因为 FE28 也是自动头,这种情况下我可能会比较积极地寻找机会出售 FE35。
如果保留了 50mm,则我仍然会需要一支 35mm,并且是用于挂机的主力镜头。首先可以考虑的自然是 Loxia 35,但 Loxia 35 的 MTF 让我非常担心其在光圈全开时的分辨率,而且 Loxia 的体型控制并不好。
于是另一个非常可能的考虑是转接 ZM35 / 1.4。这枚新 ZM35 似乎做得非常良心,除了长度过长(算上转接环要比 Loxia 35 和徕卡的 35lux 长出整整 2cm)外,各方各面都很强悍,又是针对数码优化,非常值得一看。何况其体型和重量要比同款的 FE 版本小太多太多。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可能的选择就是福伦达新出的 VM35 / 1.7,黑色版只有 226 克,比蔡司短了 15mm,非常小巧轻便。这支镜头我最大的顾虑在于其用了与 VM50 / 1.5A 相同的外观设计,我不确定它是否也会采用那支镜头上我最恨的对焦环跟着镜筒前后移动的设计。
最后至于 VM75,对它的考虑则更多地在于预算上。虽然这支镜头卖不出几个钱,可能还没 FE35 多,而且也不太好卖,但如果预算紧张,我还是考虑廉价把它脱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