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关于生活成本的一点纠结

话说平时大家好像都喜欢将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成本称为「生活成本」。我不知道学术上怎么定义的,但字面上我觉得这不合理,这叫「生存成本」。「生活」的定义是非常主观的东西,一些人的「生活」在我看起来可能够不上「生活」,另一些人的「生活」对我来说则可能叫「奢侈」。如果想要统计一个群体的「生活成本」,不光需要计算入「成本」,还需要将每个个体对「生活」的定义差异计算进去。

以我为例,我的生活不可能离开耳机相机电脑等数码产品,所以我的「生活成本」是需要包括进购买这些产品的开销的。而这类东西同一款产品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售价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异,这就稀释了一些「衣食住行」比较便宜的地区在「生活成本」上的优势。

而这还只是光计算经济开销的情况,距离实际的参考价值还需要考虑时间和精力的成本,比如网速、交通、商业等。一个基础建设发达的城市里,对我来说做很多事情都会在精力和时间上节约很多开销。在一个相对不发达的地方,可能每天上班要坐2个小时的火车,去买一点日用品要开1个小时的车,找个SonyStore啊AppleStore之类的体验店都得跨省,这都是完全不可能忽略不计的成本。

还有一种会间接影响许多种成本的东西——文化。举例说如果我的一项业余爱好是上街拍拍照,那么对我来说居住在一个摄影文化深入人心、大家对待拿着相机的人都很友善的城市,对比居住在一个大家一看到相机就一脸惊恐、在大街上拍照还随时可能被人打的城市,哪个成本更低一点显而易见。再比如说在一个拥有规范、发达、成熟的中古摄影器材交易市场的城市,当我需要购买一台新的设备时,可以放心地去中古市场淘金,有不再需要的设备也可以快速地出手;而在其他城市,我可能就会因为无法放心中古市场的品质而不得不每次都购买全新设备,有不再需要的东西时除了砸手里外也只能以很低的价钱出售给奸商(其实也不能完全称其为奸,因为在那样的市场里他们也会比较难把手里的货物卖出去)。

说到最后其实无非就是一点,当自己跟别人讨论起所谓「生活成本」时,到底有没有考虑过自身的实际情况?当自己忿忿不平地抱怨说哪里哪里生活成本太高,或羡慕哪里哪里生活成本低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那些地方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去生活下去?

说句题外话,昨天晚上我爸说了一句话让我挺感慨的,他说有个人每天花2小时健身,于是活到了80岁,但其实他相当于只活了70岁,因为他把相当于整整10年自由活动的时间给跑掉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