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 讨论

手头一些杂乱镜头的抗炫光测试

之前一直听闻徕卡的抗炫光能力很差(至少不与其价钱成正比),而 ZM 和 VM 系列的抗炫光能力比较强。因为最近购入了 M35/1.4,特别想试试看这些镜头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距,顺便还找了一些其他的凑热闹。

测试的方法很简单,也并不严密,只是弄着玩,仅供参考。所有的镜头都是以她们在我手里的工作状态,也就是超广 f8,非超广全开,不上遮光罩,左上角对着摄像灯,装 UV 和不装 UV 各来一张。

UV 因为口径不同没法完全统一,其中 46 和 49 口径用的是 B+W 的 007 保护镜,而 52 口径用的是 B+W 的 010 UV。而曝光方面则使用中央点测光,0EV。

另外我还放了一小块黑色的背景在右下角,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注:因为这个摄像灯是两个 LED 灯泡,所以炫光、星光等都是成对出现的。

注2:PC 网页版点图能放大……

1. Carl Zeiss C Sonnar T* 1,5/50 ZM

首先上主要参照对象,主角一号——ZM50/1.5。

ZM50/1.5 无滤镜
ZM50/1.5 无滤镜
ZM50/1.5 有滤镜
ZM50/1.5 有滤镜

可以看到,无滤镜时,面对直射而来的强光,ZM50/1.5 只有非常轻微的一点点橙色光斑。而套上滤镜后,不出所料看到了首组反光造成的两大块光斑。比较有意思的是,光源本身上会看到一对翅膀一样的古怪光影,这个应该是镜组本身的设计所致了。目前还没有比较对象,所以还看不出到底算好还是算不好。

2. Leica Summilux-M 35mm f/1.4 ASPH. (11663)

然后是主角二号 M35 / f1.4。

M35 / f1.4 无滤镜
M35 / f1.4 无滤镜
M35 / f1.4 有滤镜
M35 / f1.4 有滤镜

单从不装滤镜的情况下就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右下角的大块光斑,左上角光源周围也有不规则的光晕,看来这支「那么贵的镜头」抗炫光能力真的不咋样。而套上滤镜之后,右下角也如 ZM50/1.5 一样出现了两个小光斑,这点两个镜头差别不大。

3. Carl Zeiss C Biogon T* 4,5/21 ZM

ZM21 / 4.5 是我当年非常喜爱的一个头,去台湾旅游前特地买的,用在 NEX-5N 上。后来为了贪图更广的 VM15,出给了朋友。这几天因为换了 a7S 于是借回来玩玩,既然刚好在手边于是也拿来凑个热闹。

ZM21/4.5 无滤镜
ZM21/4.5 无滤镜
ZM21/4.5 有滤镜
ZM21/4.5 有滤镜

ZM21 在强光下右下角有一段长条形的浅浅炫光,这个倒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在光源周围产生了一道华丽的圆形光晕,而且呈现锐利的橙黄色。这个问题我之前在实际拍摄时也遇到过,当太阳出现在画面中时效果非常夸张。另外不得不说小光圈的星光还是很华丽的……

ZM21/4.5 有滤镜时反光的位置不同
ZM21/4.5 有滤镜时反光的位置不同

套上滤镜之后,似乎看不出什么改变,其实因为一些可能是镜组设计上的原因,这支镜头的前组反光是反在另一方向的。

4. Voigtlaender Super Wide-Heliar 15mm F4.5 Aspherical II

手头还有另一支超广,来自被认为是 M 口三家中抗炫光性能最好的福伦达家,也是比较流行的一支镜头——VM15 二代。

VM15/4.5 II 无滤镜
VM15/4.5 II 无滤镜
VM15/4.5 II 有滤镜
VM15/4.5 II 有滤镜

结果 VM15 除了类似 ZM21 的圆形光晕不算,右下角也照样有耀斑。尤其是装上滤镜之后,画面左上角、右上角、右下角都出现了各种造型的光斑。另外仔细看画面最最右下角,那里还有一圈更大更耀眼的光斑只是初露一角……

于是两支超广都有光晕的问题,因为样本有限,我不知道这到底是超广镜头的共性还是这两支镜头的个体设计问题。

5. Voigtlaender Heliar classic 75mm F1.8

刚刚 VM15/4.5 II 的测试结果很不咋样,而大家所以都说福伦达抗炫光好,到底如何?可惜我曾经拥有过抗炫光能力被广泛好评的怪兽 VM35/1.2 II 已经卖掉了,不然真的应该用它来试一试。不过至少我还有 VM75。

VM75/1.8 无滤镜
VM75/1.8 无滤镜
VM75/1.8 有滤镜
VM75/1.8 有滤镜

也许真的是中焦镜头的优势,哪怕是有 f1.8 的光圈,VM75 在无滤镜的时候对着强光几乎看不出什么问题。仔细看的话,在光源周围仍有一些轻微的光晕。而在套上滤镜之后,也只是在应该出现的位置出现了最普通的两点耀斑。

6. Carl Zeiss (Sony) Sonnar T* FE 35mm F2.8 ZA

要说起来既然主要是给 M35 找对手,又是通过 a7S 转接测试,作为东道主的 FE35 怎能不来凑个热闹。毕竟上面所有的这些镜头毕竟都带有一股「传统」的味道,而 FE35 是真正为全新的数码相机系统设计的完全现代化的镜头。

FE35/2.8 无滤镜
FE35/2.8 无滤镜
FE35/2.8 有滤镜
FE35/2.8 有滤镜

实际结果,无滤镜时 FE35 与贴着「classic」标签的 VM75 的效果非常相似,右下角耀光非常昏暗几乎不可见,光源周围有朦胧的光晕。而套上滤镜之后,右下角的光斑要远比其他镜头(ZM21 不算)浅也小得多,但是左上角光源上多了一道线。

这样的抗炫光性能已经非常令人满意了,而如果你仍然想要更好的效果又不想拿掉 UV 镜,FE35 还留了一手秘技……FE35 不是有个造型很奇怪的遮光罩么?这个遮光罩本身也可以上滤镜的,非常稀有的 40.5 口径,但 B+W 有生产这个口径而且可以买得到的。把滤镜装在遮光罩上,滤镜与前组的距离要远得多,前组反光造成的光斑变得更加黯淡不可见了。如果仍然不满意,拆那个遮光罩要比拆滤镜方便太多太多了,需要时拧下来拍好再拧上去就行了,超方便!

7. RIKENON P 1:1.7 50mm

刚刚那些都是现代生产的「classic」,现在来个真正的「classic」……

陈年 50/1.7 无滤镜
陈年 50/1.7 无滤镜
陈年 50/1.7 有滤镜
陈年 50/1.7 有滤镜

很华丽有木有!许多最近几年才开始摸相机的人可能还没见过这种效果,有些人可能还会故意去 PS。但其实现代光学技术努力发展了那么多年,就是为了让你别看到这个……这也许很好看,但在大多数时候真的是弊大于利……

话说我曾经有一次去同事的婚礼时就带了这支头,新郎下跪的时候我刚好在新郎侧后方,而新娘背后是一盏聚光灯……效果那个华丽啊……之后新郎说我把他老婆拍得像菩萨_(:3」∠)_

8. Sony E 30mm F3.5 Macro

刚刚见识过了 FE35 现代化镜头的抗炫光能力到底是强是弱,那如果是没那么高档的镜头呢?于是我搞了一支 Sony 自家白牌的镜头,就是当年跟 NEX-5N 差不多时间上市的白菜微距……不要问我为什么暗角看起来那么夸张,因为这是全画幅模式……我拆掉了后挡板,这样在最近对焦距离下像场几乎可以覆盖到整个全画幅,凑合着用……

E30/3.5M 无滤镜
E30/3.5M 无滤镜
E30/3.5M 有滤镜
E30/3.5M 有滤镜

可以看出,这支 1000 块钱白菜头的抗炫光能力比起 FE35 之类仍然是有一定差距的,但并不输好几万的徕卡……

9. 打酱油的 M43 镜头

测完手上的镜头后,突然很好奇 M43 的镜头的抗炫光性能怎样。毕竟都是非常现代的设计,照理说应该不差。于是挑选了手头最好的松下 15/1.7 和奥巴 25/1.8 来装在 GM1 上试了一下:

松下 15 无滤镜
松下 15 无滤镜
松下 15 有滤镜
松下 15 有滤镜
奥巴 25 无滤镜
奥巴 25 无滤镜
奥巴 25 有滤镜
奥巴 25 有滤镜

老实说这个结果让我有些意外。两支镜头在光源附近呈现出了极其相似的十字形紫色炫光,而右下角的光斑方面奥巴有一块较大但浅的耀光,而松下的则更夸张一些,有好几层的感觉……说起来松下这支头可是徕卡认证的,难道想拿徕卡的认证你的炫光风格也得达到「徕卡标准」?_(:3」∠)_

小结

随意的一点小实验得出了如下结论:
1. M35/1.4A 的抗炫光能力确实不好,虽然这是我今天唯一试到的一支徕卡,但是个不怎样的开头。回头有机会再试试 M50/2 和两支 M28。
2. ZM 和 VM 的抗炫光能力并不总是很好。
3. 两支超广表现出了相似的光环问题。是超广共性还是镜头设计问题我不知道。
4. FE35 的抗炫光能力确实不错,本来想说现代镜头特色,但两支 M43 镜头却让我又把这句话咽回去了。
5. 古董真的是有古董的味道……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